本文目录一览:
安全气囊是如何发明的?
汽车安全气囊是20世纪汽车上的十大发明之一,但也曾因成本高、安全性能上不稳定而倍受争议。安全气囊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安全气囊是否是必要的?安全气囊是绝对安全的吗?
1、 对大多数汽车来说,安全气囊属被动安全装置,其是否作用不取决于驾驶乘坐者。(不同于安全带,乘坐者系上才有作用)。从实践上讲,安全气囊正是保护了那些没有系安全带的人或安全带不能保护的区域。
2、 由于气囊爆发是由一个气体发生器控制的,发生器内装有Sodium Azide ,其发生氧化 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产生爆发,而这是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因此这种爆发冲击力在保护驾乘者的同时,也可能因各种原因产生一定的危险。
3、 车速越快,碰撞时间越短,一旦碰撞时间比气囊的爆发时间还短时,气囊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4、 气囊的爆发已由过去的传感器控制触发,发展到今天计算机收集传感器信息,经过一定算法后再决定是否启动气囊,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车这一算法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类碰撞,不同的汽车气囊爆发情况不同的原因。
5、 由于气囊是通过爆发产生作用。而设计者往往是从大多数、正常的碰撞模拟中寻找最佳方案。但生活中,驾驶或乘坐者的坐姿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正是因为这种人与气囊不同的谨李位置关系,决定了气囊工作的不稳定性。
6、 一般在设计上,设计者认为气囊安装位置与乘坐者的距离应在300mm以上,至少也要250mm,在这个距离外才是安全而作用最大的。因此安全带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得不提。
7、 应该说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同一系统的两大部件,缺少任何一方,系统的作用都会打折扣。比如碰撞前的刹车多数会使驾驶乘坐者向前倾,从而造成与安全气囊的距离不足,造成危险或减弱气囊的作用。
8、 由于80-90年代,出现了许多气囊意外,为此汽车生产商要求驾乘者胸部必须与气囊保持250mm以上的距离,对于无法做到的车主,生产商们会提供“踏板改进装置”,即将踏板向后延长,以保证标准坐姿。甚至气囊开关也是无奈之举。
9、近年来,由于技术的更新,大多数汽车都采用了强度较小的气胀器,增加气囊尾段的弹性,以及方向盘自动溃散等技术,来降低气囊的危险性。这时驾驶者的安全性大大驾驶了,气囊开关的作用也变成了纯成本上的考虑。(如帕利奥的乘坐气囊开关是在副驾驶位无人的情况下使用,以减少碰撞时的经济损失)但与气囊保持一定距离还是必要的。
10、建议大家在驾驶汽车时(有无气囊都一样),应使胸部(最重要的部件哦)与方向盘保持一定距离,并一定要系安全带。乘坐者的令人坐姿也不能太随意,应尽可能正襟而坐。对于儿童,应用专用的儿童座椅,在后排中间位置安放,并固定好。在副驾驶位无人或必须坐儿童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气囊开关。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例如,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对乘员的伤害,必须设置安全装备,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纤缺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 (SupplementalInflatableRestraintSystem,简称SRS)等。
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毁晌辩,效果显著,造价不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安全气囊发展史
安全气囊从1952年就取得了专利,但在应用推广中经历了几上几下的波折,足足走过了30多年的漫长路途。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 (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同时还要求 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自此才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如今,这个在当年颇具创意性的发明已转为千百万个产品,种类也发展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安全气帘等等。各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都装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装件。在国内,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的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除了极少数高级车装备了侧面气囊之外,大部分车型还只是安装了正面气囊。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驾驶员处的安全气囊是存放在方向盘衬垫内,因此,当您看见方向盘上标有“SRS”或“Airbag”字样,就可知此车装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装在方向盘毂内紧靠缓冲垫处,其容量约50至90升不等,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多以尼龙材质制成,折叠起来的表面附有干粉,以防安全气囊粘着在一起在爆发时被冲破;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橡胶;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气囊中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气囊系统包括二个组成部分:探测碰撞点火装置(或称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或称气袋)。当传感器开关启动后,控制线路即开始处于工作状态,并借着侦测回路来判断是否真有碰撞发生。如果讯号是同时来自两个传感器的话才会使安全气囊开始作用。由于汽车的发电机及蓄电池通常都处于车头易受损的部位,因此,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皆具有自备的电源以确保作用的发挥。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的条件正确之后,控制回路便会将电流送至点火器,借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
在近乎爆炸的化学反应快速发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无害的以氮气为主的气体,将气囊充气至饱满的状态,并借着强大的冲击力,气囊能够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完全展开,以保护驾驶者头部不受伤害。同时在推进剂点燃的过程之中,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体,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逐渐缓冲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撞后的视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传感器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工作。安全气囊的传感器的设计有很多种,有一部分是采用摆锤或杠杆式开关,还有的是弹簧负载的转轮式,此外还有用水银开关的产品。但不论感测器开关型式如何,都必须有足够的撞击力才能使得开关启动,同时这个撞击力必须来自正的方向才行。通常这个撞击力约等于以时速25公里至50公里左右碰撞固定物所产生的结果。当汽车受到这种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检测到车速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迅速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才会引爆安全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使气囊发生迅速膨胀。
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发生汽车碰撞后的0.01秒内微处理器开始工作,0.03秒内点火装置启动,0.05秒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0.08秒内气囊向外膨胀,0.11秒内气囊完全胀大,此刻之后,驾车者才会撞上气囊。
可见,气囊的打开与否与撞击角度和撞击速度都有关,一般来说在汽车翻转、轻微碰撞、侧面碰撞或后面碰撞时,气囊均不会打开,比如桑塔纳2000升级版在车身正面左右各30度以内受到重创时才会打开安全气囊。再有一点,对于撞击速度而言,安全气囊系统测定的是撞击后车辆的减速度,因此,在做安全碰撞实验时,一般都是让车笔直地撞在不能移动且不能变形的墙上。
安全气囊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
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万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 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安全气囊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价格大幅度下降,装备了安全气囊的轿车也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向中低级轿车发展。同时,有些轿车前排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安全气囊与驾车者用的安全气囊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进入90年代以来,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能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被视为一种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了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宜对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驾驶员来说,安全驾驶才是第一位的,这是任何先进的安全装置都无法替代的!
金属牌号是nim90是什么材料?
Nimonic90 时效强化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
Nimonic90特性及应用领域概述:
该巧汪困合金是时效强化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含有较高量的钴及多种强化元素,该合金在815~870℃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蠕变能力、良好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在冷热反复交替作用下有较高的疲劳强度以及良好的成形性和焊接性。用于涡轮发动机涡轮盘、叶片、高温紧固件、卡箍、密封圈及弹性元件等。
Nimonic90相近牌号:
GH4090 ,GH90 (中国)
Nimonic90 金相组织结构:
该合金主要强化相是γ'-Ni3(Ti、Al),在晶内以大小不同的方形颗料关析出,在晶界上也可以见到这种形状的γ'相,碳化物在晶界上呈不连续的链状析出。
Nimonic90工艺性能与要求:
1、该合金在锻造时易产生内裂,允许重锤打击,不允许低温倒棱。钢锭装炉温度不高于700℃,最终加热温度1150℃±10℃,开锻温度不低于1060℃,终锻温度不低于950℃。
2、该合金的晶粒度平均尺寸与锻件的变形程度、终锻温度密切相关。
3、合金在固溶状态可进行惰性气体保护钨极电弧焊及陵蚂闪光对焊。
Nimonic90主要规格:
Nimonic90无缝管、Nimonic90钢板、Nimonic90圆钢、Nimonic90锻件、Nimonic90法兰、Nimonic90圆环、Nimonic90焊管、Nimonic90钢带、Nimonic90直条、Nimonic90丝材孝念及配套焊材、Nimonic90加工件。
一般哪几个键盘用ace
1 选购建议
Q1:是否偏爱clickclick的段落声?
入门选凯华box 白轴,进阶选凯华box jade;
Q2:对声音无感,钟爱直上直下的顺滑手感?
入门选佳达隆拾光白轴(G白pro)、凯华box红轴,进阶选TTC金粉轴;
Q3:希望在此基础上,手感更扎实、回弹更强劲些?
入门选佳达隆G黄pro、进阶选TTC赤瞳 ace 轴;
Q4:游戏玩家,50%以上的时间都是用这把键盘打游戏?
入门选佳达隆G银pro、进阶选TTC快银轴;
Q5: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选?
继续往下看吧~~
2 何为轴体
轴体是键盘上每个独立按键的开关,不同的轴体会带来不同的轴体手感。
许久以前,轴体品类一直被cherry樱桃所占,近年来国产轴体有所崛起, 佳达隆、凯华、TTC号称国产轴体三巨头,本篇文章也会着重推荐国产品牌的市售轴体。
由于家境贫寒,市面轴体纷繁复杂,up主无法一一体验,以下仅为主观推荐,若与您不同,您的选择一定比我更合适~
3 轴体分类
轴体根据不同的按键手感,会分为:线性轴、有声段落轴、无声段落轴以及第四种手感提前大段落轴(类HP)轴。
本文会从最经典的轴体举例,部分未尝试过的轴体,可能不会在本文收录。
括弧内价格为闲中谨鱼全新品的单颗价格,搜集时间为2021.11.25,可能有所变动,仅供参考。
3.1 线性轴
对应传统的cherry红轴
①凯华box 红轴(¥1)。是本人入手的第一款比较印象深刻的轴体,45g触发压力中规中矩,按压曲线直上直下,box壁的特殊结构,使得整体的稳定性、顺滑度都要比普通红轴顺滑不少。喜欢线性手感的朋友,入手是不会错的。
②两种轻量线性轴:佳达隆 G白 pro(¥1.3)和TTC 金粉轴(¥2.3)。
手感:G白反而相对更绵软,直上直下,全程压力均衡;金粉轴相对回弹更强一些,按了⅓的键程后,会有一种突然下坠中袜的感觉,手感更加微妙。
声音:金粉对比G白PRO,触底音更加生脆一些,安静场所确实会吵一些,G白PRO触底相对厚实一些,中规中矩。
我知道,应该会有挺多人说,环诺蔷薇奶油轴(100颗单机0.7元每颗),但因为是新手向,如果需要润轴才好用的轴,就先不推荐了。
③两种重压力线性轴:佳达隆 G黄 Pro(¥1)和TTC ACE轴(也称屁股轴)(¥3)
很明显,和之前介绍的两款轻量线性轴定位是相对应的。
关于推荐G黄Pro而不推荐G红Pro的原因是因为,佳达隆的轴经常都会进行厚润,厚润之后,G红Pro的回弹力就不如G黄Pro了。我试了也的确如此,G黄Pro的确更加有切黄油的感觉,触底更加敦实,回弹力全程都很均匀。
G红Pro和G黄Pro
对比于金粉轴,ACE轴53克触发,60克触底,压力克数大幅提升,带来的好处是,回弹力更强,纯粹是为了不喜欢轻压力线性轴的用户准备的。目前题主的键盘就是字母区金粉周,大键位用ACE增强回弹。
TTC ACE 赤瞳轴,由知名UP主:键盘侠赤瞳妖,和TTC联名推出
④提前触底的线性轴:佳达隆 G银 Pro(¥1)和TTC 快银轴(3.4)
顾名思义,此类轴体触发行程(1.08mm)只有常规轴体的一半(2mm),所以会更快触发,非常适合游戏这类需要快速按键触发的场景。
主观而言,日常打字的话,这类轴体给我感受就是不够爽,感觉才按了一半就到底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除了玩游戏,这类轴体难道就毫无用武之处了吗?当然不是。
试想一下场景,文档编辑时,我们是不是有时候要通过多次点击删除一段文字,或者快速点击方向键确定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将类银轴装在退格键、TAB键、方向键这种平时可能需要高频率点击的键上,也能更好地发挥其提前触底的优势。
两者有卖培基啥区别?我觉得更多是做工的区别,快银轴轴心更稳,做工扎实,平替的话,选TTC快银轴也不错的。
G银PRO
双段弹簧相对单段弹簧来说,回弹更加强劲,按需选择
3.2 有声段落轴
对应传统的cherry青轴
①凯华box 白轴(¥1)。与传统青轴不同的是,它采用的是扭簧发声结构,手感更加清脆,类似于按压圆珠笔的声音非常解压,如果好奇手感是怎样的,可以去找支圆珠笔试试,新手首选。
②box jade 轴(¥2.5)。这款轴体是box 白的升级款,整体触发压力和段落感都所升级,中间段落感像有根针要刺破你的手指,但隔着厚厚的铠甲又刺不到的感觉。
我一般box 白放字母区,jade放大键,增加回馈感。进阶首选。
3.3 无声段落轴
对应传统的cherry茶轴
①凯华box 茶轴(¥1)。看了全网的评测,茶轴就是你不知道选什么轴的时候,选它就对了。但题主真的对他爱不上来,以下是主观感受:我总觉得茶轴的中间的那个轻微段落感好像有什么杂物卡住一样,既没有类红轴的顺滑有没有类青轴的爽脆,而且听感听来稀稀碎碎的很不利索,所以很抱歉我无法给予推荐建议了。
当然个人喜好不同,说不定你试了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呢,我完全赞同你~
3.4 第四种手感提前大段落轴(类HP)
提前大段落是一种类似于薄膜键盘一样的手感。在保持强段落的同时,没有类青轴那种噼里啪啦的噪声。曲线图上看,因为段落更加提前,确认感更强,因此得名。
①MMD圣熊猫轴(¥1.5),克重55克
这是我买的第一款类HP轴,我以为他是最差的,后来我用买了更多的轴作对比,还是发现它的手感我更加喜欢。
这个是我凑单买的,没有更多的参数了,当时单颗2.5,现在反而降价了。
总结的手感就是:按之前会感受到轴体在蓄力,然后一下子跨过一个段落,开始极速下坠。松手时,会感受到一股很强的压力,将你的手指往上推。
②TTC月白轴(¥2.4)
看着触发42克的压力,本来是抱着轻压力的类HP轴去买的,发现我错了,段落压力60克,比ACE轴还要高。
它还有问题是,按下触底音是沉闷的,松手的触顶音是明亮的,这种音色和手感的极其不统一,会让人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这就说明它只能单独使用了,不适合和其他键盘混搭。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拆轴,把底座那个消音垫取出就完美了。新手不建议就是了。
后来我去掉了底座消音垫,把金粉轴的弹簧装在月白轴上后,月白轴的弹簧装在了金粉轴上,就得到了最轻的类HP轴,和一种压力克数介于金粉和ACE之间,但又极其回弹的缝合轴体,手感非常微妙,题主非常喜欢,只是这个成本就有点高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是静音月白轴,触发压力变为 42±10gf,寿命缩减到5000万次,除了触底消音,还增加了方形环状消音件,减少触顶消音,有点静音轴那味了。
4 总结
说到底,轴体的选择还是手感的选择,以上只是列举出了几款成品键盘常用的轴体类型。新手可以尝试入门以上几种,建立一种基本的手感认知,后续尝试其他的轴体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它的特点和分类了。
学无止境,如果到客制化领域就有更多的选择,不同的轴体可以相互更换不同的弹簧、轴心,还可以用不不同的工艺、材料润滑。真的,像杂交水稻一样,说其有成千上万中变化也不为过。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选,可以评论区聊聊天~
毕竟手感这种东西难以言表,感兴趣的话多买几颗轴实际体验一下吧。